隧道式洗涤机组能否满足WS/T508的消毒要求?


发布时间:

2025/04/10

  1. 输入下面文字请教,看其思考过程和答案:

 

隧道式洗涤机组的内部贯通,且与车间的空气贯通,导致洗衣房车间空气中含有的细菌,都是存在于其贯通的内部结构表面上;而且,隧道式洗涤机组的内部是湿热环境,有利于细菌的繁殖;更危险的是,其内部的螺旋状卸料通道并未沉浸在水中,虽然其所处位置是加热区但它的真实位置却并不能受到洗涤液的有效加热,其实际温度远低于洗涤液的温度,根本达不到消毒需要的温度;位于加热区尚如此,位于非加热区的就更不可能消毒了,而且这个表面使用一段时间后就结满水垢。洗涤过程中每批织物都必须要从这个结满水垢的表面上随在本仓卷起的水一起向下滑动,进入到下一个仓中;综上,在洗涤医用织物的医疗洗衣房中,这种产品自身结构不能满足ws/t5082016中关于微生物指标的技术要求例如:不得检出大肠杆菌和黄金色葡萄球菌,菌落总数也超标。

其不满足微生物指标的判断在理论上是成立的,如“一尺之杆,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一样,理论上是一定存在致病菌。

请根据通常在医疗洗衣房环境中能够检出的病菌种类的数据,判断在隧道式洗涤机组的贯通的内部表面上的病菌数据,并分析这种产品不能满足标准中对微生物指标要求的现实情况,可用通俗易懂的描述。

 

  1. deep seek答案如下:

 

在医疗洗衣房环境中,常见的病菌包括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这些病菌通常通过空气、水或织物传播。隧道式洗涤机组的内部贯通结构,尤其是螺旋状卸料通道,为这些病菌提供了理想的繁殖环境。

湿热环境:隧道式洗涤机组内部的高湿度和温度条件非常适合细菌繁殖。尽管加热区温度较高,但螺旋状卸料通道并未完全浸入水中,导致其实际温度低于消毒所需的温度,无法有效杀灭细菌。

水垢积累:螺旋状卸料通道表面容易结满水垢,这些水垢不仅难以清洗,还为细菌提供了藏身之处。洗涤过程中,织物会与这些结垢表面接触,增加了细菌污染的风险。

微生物指标不达标:根据ws/t5082016标准,医用织物洗涤后不得检出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且菌落总数需达标。然而,隧道式洗涤机组的内部结构无法有效消毒,导致这些病菌可能残留在织物上,无法满足标准要求。

现实情况:在实际操作中,即使洗涤液温度较高,螺旋状卸料通道的温度仍不足以杀灭细菌。因此,织物在通过该通道时,可能会被残留的细菌污染,导致洗涤后的织物无法达到微生物指标要求。

综上所述,隧道式洗涤机组的设计和运行条件使其难以满足医疗洗衣房对微生物指标的高要求。其内部结构的贯通性和湿热环境为细菌繁殖提供了条件,而螺旋状卸料通道的温度不足和水垢积累进一步加剧了这一问题。因此,这种产品在医疗洗衣房中使用时,存在较高的细菌污染风险,无法满足ws/t5082016标准中对微生物指标的要求。

 

  1. 面对deep seek的答案,ws/t508标准修订应怎么修改呢?

隧道式洗涤机组存在微生物污染隐患,其卫生指标不符合WS/T508-2016标准要求。若允许不达标设备投入使用,将形成标准悖论。面对微生物超标问题,该标准是否会为迁就设备缺陷而删除核心卫生指标?这不仅涉及标准效力问题,更直接关系到医疗机构的感染防控质量。